对《天津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的解读
张霄奕 李金珲
《天津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是为了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规范应急预案管理,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24〕5号)和《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天津市实际制定的实施办法。该办法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24年11月26日印发实施。
1.《办法》的发布背景
应急预案是突发事件应对体制、机制、法制的制度载体,是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下好风险防范先手棋、打好事故灾害应对主动仗的重要抓手。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为新形势下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规范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为进一步厘清我市应急预案管理职责、总结固化预案建设经验、完善预案管理工作举措,市应急管理局组织起草《办法》。
2.《办法》的主要内容
(1)建立应急预案体系
天津市应建立健全覆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
按照制定主体划分,应急预案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两大类。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等;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包括企事业单位、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社会组织等编制的应急预案。
(2)明确预案管理职责
市人民政府负责全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各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
负责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部门(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市、区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综合协调应急预案衔接工作。
(3)预案编制要求
编制应急预案应当在开展风险评估、资源调查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预案内容要广泛听取意见、组织专家论证,并做好与相关预案的衔接。
预案要体现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明确应急响应级别、组织指挥机制、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
(4)预案数字化、信息化
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注重运用信息化等技术,提高应急预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水平。
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全市应急预案管理系统建设,推动实现应急预案数据共享共用。
(5)预案培训与演练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应急预案的宣传、培训和演练工作,提高公众和工作人员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6)联合应急预案
相关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联合制定应对区域性、流域性突发事件的联合应急预案。
市有关部门可与北京市、河北省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应对某一类型突发事件或针对重要专项工作的联合应急预案。
3.具体预案内容
(1)总体应急预案:是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总体制度安排,主要明确应对工作的总体要求、事件分类分级、预案体系构成、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以及风险防控、监测预警、处置救援、应急保障、恢复重建、预案管理等内容。
(2)专项应急预案:是各级人民政府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保障等重要专项工作而预先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方案。专项应急预案牵头编制部门根据工作需要,组织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分别制定部门工作方案,形成专项应急预案体系。
(3)部门应急预案:是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本部门(行业、领域)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保障等涉及部门工作而预先制定的方案。
(4)基层应急预案: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等基层行政组织和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传播、组织先期处置和自救互救、信息收集报告、人员临时安置等内容。
(5)单位应急预案: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法人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侧重明确应急响应责任人、风险隐患监测、信息报告、预警响应、应急处置、人员疏散撤离组织和路线、可调用或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情况及如何实施等。
4、实施与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确保预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加强应急预案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公众和工作人员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要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通过演练检验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加强对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预案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
5、《办法》发布的意义
(1)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该办法为天津市应急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规范,有助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科学、有序地应对,从而提升天津市的整体应急管理能力。通过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可以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有章可循,有序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2)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突发事件往往会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该办法的实施有助于加强天津市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提高应急响应的速度和效率,从而更有效地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和实施应急预案,可以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该办法的实施有助于加强天津市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通过加强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可以减少突发事件对社会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4)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该办法还强调了京津冀等区域性、流域性等联合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这有助于推动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通过制定联合应急预案,可以加强区域间的应急协作和联动,提高应对跨区域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这有助于构建更加紧密的区域合作机制,推动京津冀地区的共同发展。
(5)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该办法要求编制应急预案应当在开展风险评估、资源调查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并注重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有助于确保应急预案能够真正符合实际情况,提高应急响应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该办法还强调了应急预案的演练和评估工作,通过演练和评估可以不断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天津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升天津市的应急管理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天津观典律师事务所版权所有